275听书网|听中国听书官网
戏曲综艺
播放最多 最近更新
  • 完结 | 安徽民间小调丨传统曲艺欣赏

    安徽民间小调是一种传统民间曲艺。 创始人 薄战士 ,阜阳界首市泉阳镇集东行政村人,原名薄文良,早年以演出粗俗民间小调出道,擅 男扮女装 ,在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农村影响很大。成名后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戏剧作品渐趋严肃,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近年来开始独立拍摄乡土戏剧连续剧。
    佚名/ 酒酒有声49 07-24更新
  • 完结 |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马兰,黄新德/ 马兰47 07-24更新
  • 完结 | 杨宝森、杨宝忠作品集

    京剧名家杨宝森、杨宝忠作品欣赏:镇潭州、打鼓骂曹、天雷报、乌盆记等。
    杨宝森,杨宝忠/ 悦库时光47 07-24更新
  • 完结 | 庐剧

    庐剧,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小戏,另有别称花篮戏、采茶戏、灯戏、二小戏、三小戏、和州戏、倒祭戏、稻季戏等,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区,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
    佚名/ 齐疯有声46 07-24更新
  • 完结 | 琴书

    琴书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曲艺中的琴书,因演唱时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
    佚名/ 齐疯有声45 07-24更新
  • 完结 | 《茂腔

    茂腔,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或“老拐调”。1895年左右,苏北人“老满州”携儿女沿临沂向北演唱,将柳琴戏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形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这种唱腔,当地群众称之为“打冒”或“打鸣”,取其谐音,“本肘鼓”逐步衍变成“茂肘鼓”,解放后定名茂腔。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且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茂腔,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或“老拐调”。1895年左右,苏北人“老满州”携儿女沿临沂向北演唱,将柳琴戏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形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这种唱腔,当地群众称之为“打冒”或“打鸣”,取其谐音,“本肘鼓”逐步衍变成“茂肘鼓”,解放后定名茂腔。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且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展开全部]
    佚名/ 齐疯有声45 07-24更新
  • 完结 | 辽视春晚戏曲合辑

    群星荟萃,辽台春晚戏曲合辑
    辽宁广播电视台/ 众明星45 07-24更新
  • 完结 | 雷剧丨传统戏曲欣赏

    雷剧,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调为声腔,曾名“雷州歌剧”,广东省雷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雷剧起源于雷州歌,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雷剧唱做并重,尤重唱。唱腔属于以板腔体为主的综合体,兼具曲牌体的戏曲声腔体制。唱腔分“雷讴”、“高台”、“混合”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五种板式。雷剧唱白用雷州话,唱词分传统、变格两类。2011年5月23日,雷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佚名/ 酒酒有声44 07-24更新
  • 完结 | 小辞店、戏牡丹

    《小辞店》是《菜刀记》中的一折;《戏牡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一折。
    张小萍,张启生/ 张小萍(黄梅戏演员)44 07-24更新
  • 完结 | 梅兰芳经典作品集

    梅兰芳经典作品欣赏:霸王别姬、嫦娥奔月、武昭关、西施、金殿装疯、汾河湾、醉酒等。
    梅兰芳/ 悦库时光43 07-24更新
上一页 5/51 下一页